2015年5月13日,集團電力光纜有限公司迎來第15個生日!
光陰荏苒,歲月如歌。15個寒暑,15度春秋,5000多個日日夜夜,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短短一瞬,然而,集團電力光纜200多名員工卻用辛勤的汗水和聰穎的智慧,揮寫了一段可載史冊的輝煌篇章,交出了一份炫麗多彩的成績清單!
浴火重生 涅槃飛出金鳳凰
讓我們把時光拉回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中期,我國的電網建設明顯加速,對電力系統專用的特種光纜——光纖復合架空地線(OPGW)的需求日益提升,市場前景非常廣闊。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法國、意大利、日本、韓國等國家的一大批跨國公司都盯上了這塊“大蛋糕”,紛紛進入中國市場。
中國特種光纜市場百分之百被跨國公司所壟斷,而且售價奇高,每公里都在16萬元以上。難道我們就眼睜睜地將市場拱手讓人嗎?
“位卑未敢忘憂國”,身處如東農村的一群年輕人志存高遠,發憤圖強,追尋夢想,在董事長薛濟萍的帶領下,走出去搞調研,把專家教授請進來搞創研,引進國際一流的專業設備,在國內最早建立起電力特種光纜生產線,下定決心,一定要造出屬于自己品牌的特種光纜。
浴火重生,涅槃必將飛出金鳳凰。
牽手日立 合作共贏謀發展
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。經過兩年多的緊張高效的籌劃準備,集團通過對OPGW有關知識、情報、技術、工藝參數的收集整理和摸索應用,已經解決了一些問題,攻克了一系列制造技術難關,終于研制成功屬于集團品牌的第一根OPGW,并取得了5項國家專利。
然而,市場的考驗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,“國產貨不如進口貨”,鑒于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,一時還難以改變的現狀,董事長薛濟萍經過對反復權衡比較,最終決定與日立電線株式會社牽手合作。
多年以后,有人問及為什么選擇日立電線合資?董事長毫不猶豫地說,日立電線是一個近百年歷史的電線電纜專業公司,他們需要中國市場和渠道,我們需要品牌和質量管理,和諸多的國外同類公司比較下來,我們預計選擇日立電線可以實現合作共贏。
出乎意料的是與日立電線的談判相當艱難。董事長回憶說,“特別是合同文本和章程,是由他們起草的,他們先入為主,合同條款要一條一條,一句一句的斟酌研究,有很多對我們不利的,我們要求修改,做調整,前后談了一年多時間,多次與日本人爭得面紅耳赤”。其實,談判爭論,并非壞事,雙方各自堅守原則,充分把“丑話”說在前面,把問題攤開來,條分理析,消弭分歧,不僅不會壞事,反而還能為今后更好的合作打下基礎。事實也正是如此,日立中國理事淺井孝康先生就說過,“日立在中國的十幾個合資企業,集團是個典范,是做得最好的,最省心的,最不要我們擔什么心思的公司”。
經過反復磋商,日立電線最終同意集團關于“以現金形式按比例出資成立合資企業”的要求,雙方艱難的談判終于有了結果。日立電線株式會社社長原井二先生決定于2000年5月13日舉行簽字儀式。盡管我們中國人不太喜歡13這個數,但集團還是尊重了日方的選擇,董事長薛濟萍鄭重其事地在協議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,從那一刻起,集團日立光纜有限公司正式誕生。
集團開始與日立電線的合作,共謀發展。
逼退壟斷 打造中國“第一纜”
集團和日立電線合資合作,優勢互補,如虎添翼。經有關權威機構檢測認定,集團OPGW產品質量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,創造了眾多的“一字輩”產品,也創造了歷史。
2000年,中國第一條不銹鋼管式OPGW在集團誕生,應用于托克遜-庫爾勒220kV輸電工程;
2001年,通過國際權威機構加拿大魁北克實驗室的檢驗,順利獲得ISO9001:1994質量體系認證;
2002年,被列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和國家級新產品,助力公司發展;
2003年,集團OPGW成功在線運行累計超過了10000Km;
2007年,集團最大截面的OPGW中標國內第一個1000kV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;
2008年,集團OPGW中標跨距亞洲第一、長度國內第一的浙江舟山與大陸聯網工程;
2009年,集團OPGW應用于國內第一個向家壩-上海±800kV直流特高壓和新吉陽等四個示范工程;
2011年,集團OPGW中標國家"電力天路"青藏±400kV直流聯網工程。架設點翻越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,創下了國內高海拔,超低溫度、超低損耗應用的最高記錄;
2014年,集團OPGW再次中標國家"十二五"重大建設項目川藏電力聯網工程。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服務,引發媒體關注,中央電視臺《新聞聯播》作了專題報道。
集團OPGW產品不僅質量上乘,而且價格低廉,售價只相當于國外同類產品的1/10左右,加上精細周到的服務,迫使國外產品價格一降再降,市場份額一路下滑,到2006年前后,被迫全部退出了中國市場。
集團電力光纜OPGW,成為國內電網企業的首選產品,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“第一纜”,一時間“特種光纜找集團”,在業內廣為流傳。集團OPGW徹底改變了該產品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,不僅為我國電力系統通信網絡建設每年減少數百億元支出,還帶動國內誕生了一批OPGW制造廠商,為振興和促進我國民族通信產業的發展起到示范帶頭作用。
借船出海 引領行業揚國威
集團電力光纜OPGW成為國內電網首選產品后,并未止步,而是瞄準了國際市場,把觸角伸向海外。
集團OPGW要參與國際競爭,KEMA認證是一個繞不過去的“坎兒”。
2007年,集團電力光纜有限公司經過層層考驗,是國內唯一一家通過國際KEMA認證的企業;
2008年,獲得南非國家電力OPGW入網認證;
2009年,開發出高強度OPGW,贏得印度國家電網的認可,成為唯一一家合格的中國供應商;
2010年,獲得南非5年框架招標最大份額;
2010年,專門為沙特研發生產的48芯OPGW,經過加拿大KINECTRICS實驗室嚴格的檢測試驗,性能指標全部達標,最終得到客戶認可,成功出口;
2015年,再次為沙特開發生產96芯超大芯數的OPGW,成功克服光纜橢圓度、大應力下光纖拉伸無應變性能等關鍵問題,再次順利通過加拿大KINECTRICS實驗室的全性能測試。
至此,集團OPGW憑借長期穩定的品質和良好的品牌效應,相繼銷往東盟、非洲、拉美、南亞等100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,同時成為唯一向歐洲批量出口的中國品牌,打破了電力光纜領域長期由國外廠商一統天下的壟斷格局,為“中國制造”提振了信心,贏得了榮譽。
集團OPGW等電力特種光纜的研究、應用和銷售,在中國乃至世界均處于前列,連續多年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,樹立了“集團OPGW”的優質品牌形象。
取長補短 學習比賽促進步
集團與日立合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雙方學習比賽、互相取長補短的過程。其實,集團從與日立談判開始,就深切的感受到日立的嚴謹、認真、仔細和對質量管理的嚴苛要求,這和集團在初創時就倡導的對工作“一絲不茍”、對環境“一塵不染”的理念不謀而合。合作的開始,就是雙方開展學習的比賽,集團學習日立的長處,日立也學習集團一些好的做法。
“合作過程中,我們確實向日立學到了很多,其中最大的收獲就是日立的質量管理。”集團電力光纜的總經理助理路浩深有感觸地說。
日立的質量管理是舉世公認的。產品質量不僅以合格率為標準,而是全員參與質量管理,全面維護質量體系。日立推行以“5W分析、可視化、5S-3定、質量流程圖、勞動生產率、工序工時、TPM設備保全、不良發生時的應對、計量器具、日程管理”為主要內容的《日立十大管理辦法》其中“可視化”一項即要求日常行為及操作可視化,重要工作進度可視化,理念及文化宣傳可視化,經營績效成果可視化。按照這樣的標準執行,企業的日常運營,直觀明確,一目了然,成效顯著。
在電力光纜十五周年慶典會上,薛濟萍董事長深情地回憶說,“我們現在召開董事會、工作匯報會,所做的PPT,最早是由日立的伊藤先生放的樣。我們都是按照伊藤先生的可視化模式學著做起來的。集團日立的定制管理是我們大家公認的一個樣板,不光是電力光纜的治廠法寶,也是我們整個集團的寶貴資產。”
集團將日立先進的管理經驗與集團的具體實踐相結合,將質量意識注入每個員工的血脈,將日立質量管理理念融入集團的企業文化之中,并結合自身特點,制定了《集團十大管理辦法》,即:班組宣誓、員工懇談、危險預知訓練、建立學習型組織、項目經理制、內部客戶管理、能人講堂、到現場去、勞動生產率管理等。在企業日常運行中,集團把《日立十大管理辦法》與《集團十大管理辦法》融合成《集團雙十管理辦法》,在全集團加以推廣應用,追求卓越績效,實現企業全面升級。
人才搖籃 培育精英結碩果
曾經手把手地教過計算OPGW和ADSS弧垂張力的集團科技研究院趙連岐院長,在15周年慶典時熱情地贊譽說,電力光纜實際上是集團的一個搖籃,是品牌的搖籃,人才的搖籃,管理的搖籃和創新的搖籃,這是最值得驕傲的。
是的,集團電力光纜有限公司確實是一個人才濟濟、精英薈萃的搖籃。
在這個搖籃里,擁有一支以研發、設計、工藝、制造以及運行管理的多方面、多學科的人才隊伍;在這個搖籃里,擁有高、中級職稱、博士碩士生,應有盡有,比比皆是;在這個搖籃里,通過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、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,可以與華北電力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、上海電纜研究所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交流探討,咨詢請益,術業有專攻。
十五年來,依靠這個搖籃,集團電力光纜的科研創新,碩果累累。先后攻克了主干線和大跨越OPGW的結構設計、材料選擇、工藝裝備、生產過程、檢驗測試、工程應用等一系列關鍵技術;研制出復合內襯不銹鋼管結構OPGW、鋁包不銹鋼管OPGW、緊縮異型耐雷OPGW、"超低溫度、超低損耗、超長距離OPGW"、大跨越及重覆冰用特高強度OPGW、光纖復合架空相線OPPC等數十個新產品,獲得33項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,多次填補國內空白,承擔了十多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、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的研發重任,并多次參與國家電網、南方電網等重大技術課題研究,在光電線纜市場上縱橫捭闔,成為我國電力通信行業的領頭雁。
十五年征程,不管走過的是泥濘坎坷的崎嶇小路還是鮮花鋪滿的陽光大道,都清晰地刻錄著集團電力人不斷跋涉的足印。憑借電力光纜這個搖籃,培育出的一批批杰出人才,如今都成了行業的專家,集團、子公司的骨干棟梁,如曾任集團電力光纜總工程師謝書鴻,現已是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、集團科技集團總工程師、全國電線電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、全國通信電纜及光纜專家委員會委員、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七屆電線電纜專委會委員、國家和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;張建明、李海泉、劉寧等歷任總經理,一個個都帶著電力光纜的傳統“基因”在不同的崗位上各顯身手,施展才華;馬赟、何倉平、陳愛華等已成為集團旗下子公司或核心部門的主管領導,為集團科技的創新發展攻堅克難,奉獻心力!
承接遺產 擦擦汗水再出發
十五年來,集團日立光纜追求卓越,成效斐然,不僅出人才,而且出經驗,不僅創造物質財富,而且創造精神財富。在產品市場上取得驕人業績的同時,在經營管理上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舉措。十五年歷程,集團日立光纜人用心血和汗水寫就輝煌。
去年年底,日立電線株式會社提出,由于日立集團本身的戰略調整和諸多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,決定提前終止與集團本來30年的合同期的合作。
2015年6月3日,雙方又一次簽訂協議,日立撤資。集團電力光纜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。
十五年光陰,彈指一揮間。輝煌已成過去,集團日立光纜已經畫上句號,集團電力光纜新的征程已經開啟。公司總經理何倉平在揭牌儀式上堅定的表示:“在這個新的起點上,我們要以更高的要求,更寬的胸懷,更高的目標,把成績清零,擦擦汗水再出發,創造一個青出于藍勝于藍,沒有日立更自立的優質公司,以嶄新的面貌仍然屹立在同行前列,為國家,為集團,也為自己,續寫歷史,再鑄輝煌!”
愿集團電力光纜——黃海之濱的“金鳳凰”扶搖直上,鵬程萬里!